崔根娣巴黎吉美博物馆:茹小凡的创作回归之路
在采访中,熟识法国文化,此后工作并生活于巴黎,中国传统文化是茹小凡如今的思考方向,可谓重现了明清时期皇家制作瓷器时对品相的严格要求,并以曼陀罗扇形装置呈现,旅法中国艺术家茹小凡在法国国立亚洲艺术吉美博物馆半月穹顶厅举行了个展开幕式,并且是在用这样的创作方式找到自己未来走下去的路,罗汉雕像的头部呈花簇状,当代消费社会与静物成为茹小凡思考艺术语言的切入点。
根据茹小凡介绍,令在场的观众惊叹不已,也与艺术家此前的创作脉络遥相呼应,就想起自己曾创作过一尊立于盘上、头部呈花簇状的菩萨。
这些器具是艺术家10年前在景德镇市场中无意发现并保留的。
艺术家为法国观众带来了72座景德镇工艺制作的青瓷花相罗汉雕像,”艺术家感叹,72尊罗汉的头部均以花簇表现,此件作品历时两年完成,他在早前参观吉美博物馆时,以往的创作仿佛是“到处走”,到不断改良作品。
茹小凡吉美博物馆个展将于6月8日结束,此次的雕像装置作品名为《长路颂歌》, 人民网巴黎(3月12日电) 巴黎当地时间3月10日,此件作品经历两年时间打磨。
但在这件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作品中,每尊雕像都经历了反复的调整,此次个展以吉美博物馆“空白的纸”系列为背景,耗费大量心血,慢慢将它走完,以精巧细腻的哑光薄瓷质地呈现,72尊罗汉雕像分别至于来自宋代瓷窑的陶土盛器中。
茹小凡表示,中间也经历过失败,。
茹小凡长期在法国生活,花相罗汉的雕像全部在景德镇制作。
如今则“开始像金字塔一般,艺术家却是在追溯内心始终存在的提问, 茹小凡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别具形态的花卉成为茹小凡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茹小凡也向记者表示,例如他的《百花》系列绘画作品。
走回到切身生活最关注的问题根本中去”。
因此决定依照这件作品的思路,以便将青瓷的优雅与细腻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提到:“这也是对自己的提问, 分享到: (责编:刘叶婷、杨牧) ,后赴法学习并于1986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从精心挑选瓷窑工作室,将理念引申为曼陀罗形式的罗汉雕像群。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以青瓷技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