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19-10-19 07:39 的文章

贾里德-达德利解密:中法核电合作的“黄金人”

 

  30年后“黄金人”师徒再见面。

  “Bonjour!”

  “Bonjour!”

  10月16日,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一声声法语问候此起彼伏。一群白发苍苍的法国老人和一群中国人热情相聚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30年前,这群中国人远赴法国核电站进行学习,而这些老人就是当年在法国手把手教他们的师傅。

  1989年,为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大亚湾核电站派出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这些人平均每人培训费约130万法郎,按当时的金价计算,可以购买50公斤黄金,接近一个人的体重,所以被称为“黄金人”。

  而今天,在“黄金人”培养30周年之际,当今全球核电领域国际合作“最佳拍档”——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跨越重洋将当年的“黄金人”师徒召集在一起,展示中法核能合作的巨大成就,讲述两国30年来在核电领域开放合作互助共赢的故事。

  “黄金人”:一个时代的见证

  “当时刚刚开始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而言,核电站生产运行人才几乎是一穷二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亚湾核电站一开始就确定找最好的教师、按国际标准对生产运行人员进行培训的方针。”“黄金人”之一、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回忆说,当时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在国内选拔生产运行人员,派到法国核电站现场培训,回国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89年4月,第一批培训学员抵达法国,部分学员合影留念。

  1989年12月26日,学员在比利时核电站参加模拟机培训。

  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试和长达一年半的外语培训,1989年至1990年期间,大亚湾核电站先后派出三批共113名学员出国接受培训,培训期平均约为一年。正是这批练就一身真本领的“黄金人”,为后来中国核电事业“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回忆起这段美好时光,贺禹感慨道,当时国内的电站功率最大的10万千瓦,小的1万千瓦,还有许多几千千瓦的,而到法国在世界领先的1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上学习,回来要建设和运营我们自己的核电站,这让大家充满动力。

  “黄金人”是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它是中国人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渴求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要感谢老一辈核电领导人的重要决策,使我们有机会出国学习,有一个高的起点,也要感谢我们的师傅,教会我们核电运营管理的技能和知识,我们由此走上一条成功之路。”贺禹表示。

  凭着强烈的使命感,“黄金人”们克服生活、语言上的各种困难,放低姿态,虚心向外国师傅求教。培训采用“影子培训”的方式,按岗位安排,一个徒弟跟一个师傅,师傅走到哪里,徒弟就跟到哪里。他们用外语记笔记、写学习报告,每两周考核一次,若考核成绩有两次为“D”就被淘汰。

  这批从20多岁到40多岁年龄参差不齐的培训人员,仿佛重新回到学生时代,求知若渴地埋头学习,其中110人最终考核、答辩合格,获得EDF颁发的资格证书,于1990年11月底全部学成回国。他们成为国家核电事业比黄金还要宝贵的“黄金人”。

  开拓中国核电“黄金时代”

  “30年前,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但我们对祖国充满感情,对未来充满信心;30年后,我们欣喜看到,祖国的发展早已超出我们当年的想象。这归功于中国40年来坚持不懈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宝贵的海外学习机会和发挥才干的舞台。”回想起自己“黄金人”的经历,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总裁陆玮感慨万千。

  大亚湾核电站。

  中广核选派的100多名核电“黄金人”在法国学习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核电站运行和管理技术,回国后承担起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初期生产运行的重担。他们带回建设、运营世界一流核电站的先进经验、管理制度以及核安全文化,保障大亚湾核电站的顺利建设和运营。“黄金人”在近三十年来中国商用核电事业发展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当年在他们身上的投资,发挥着黄金一般的作用,推动着我国核电事业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