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被称作千佛洞深圳: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原标题:深圳: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湾区号”中欧班列架起外贸新通道。深圳海关供图
莫尔斯比港,由深圳援建的独立大道和新机场快速路畅通无阻;卡塔尔世界杯赛场上,一块块来自深圳的高清大屏实时直播精彩足球赛事;产自东南亚的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搭乘进口生鲜航线快速运抵深圳……
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是香港与内地的重要通道。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深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深圳结合自身优势,扎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在经济、贸易、文化、人员等领域的交流往来,越来越紧密,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深圳力量。
加强“硬联通”:海陆空实现路路通
6月29日,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随着汽笛鸣响,搭载110个标准集装箱的“湾区号”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将彩色液晶显示器、吸尘器、溜冰鞋等商品带去中东欧。
这是今年以来深圳开行的第117趟“湾区号”中欧班列。2020年8月,深圳“湾区号”中欧班列开启首发,“深圳制造”被更便利地输送往世界的各个角落。
近三年来,“湾区号”中欧班列共开行497趟,累计开通线路17条,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较于海运和空运,‘湾区号’中欧班列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保证货物安全准时到达。”彩迅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淑银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向中东欧出口的产品货值超2400万美元,同比增长1倍多。
除了陆地上的一支支“钢铁驼队”,天空中的一架架飞机、海面上的一艘艘货船纷纷加速着往来货物的流通,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交往的渠道越来越多。
7月23日上午8时许,一架装载约52吨电子设备、服装等跨境电商货物的A330-200全货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起飞,经过8小时的航程,于当日16时许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这是深圳首条直飞中亚地区的定期全货运航线。“货物凌晨完成装机,下午抵达阿什哈巴德机场,次日上午就能清关派送到客户手中。”广州欧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空运副总经理刘生对此十分满意。
深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链”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深圳港国际友好港数量达到26个,“一带一路”沿线友好港数量达到12个。
海陆空各路通道的连接之下,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今年上半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4258.4亿元人民币,增长14.5%,占进出口总额25.4%。
做好“软联通”: 规则标准全面对接
今年7月,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柬埔寨、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的企业、机构代表,与深圳等地的30余家新兴产业企业和机构代表,签署20项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项目涉及商贸、物流、仓储、生物科技、机械制造、智能装备、信息通信等领域,意向合作金额超50亿元人民币。
东盟是深圳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深圳“一带一路”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目前,深圳已与东盟4个国家的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同时,深圳机场口岸已开通9条前往东盟地区的货运航线,每周进出货运航班达96架次。
十年来,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更加多样化,通关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政策红利激发发展动能,不少深圳企业加大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步伐。
走进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市,原先杂草丛生的土地焕然一新,一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12条道路网络错落有致,这里是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
近年来,深圳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公共平台,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深越合作区是深圳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目前,合作区厂房出租率100%,土地租售率达85%,已引入电子、机电优质企业37家,其中深圳企业20家,国内A股上市企业17家。
伴随“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法律风险和商贸纠纷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