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图狗河北保定:聚焦高质量发展 绘就品质生活之城新画卷
原标题:河北保定:聚焦高质量发展 绘就品质生活之城新画卷
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聚力打造“健康中国”保定样板;城市更新亮点不断,古城蝶变满目新颜;“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筑牢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屏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路上走在前列……河北省保定市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绘就了一幅品质生活之城新画卷。
记者深入易县人民医院、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长城氢能技术中心等地,探访保定市自2020年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媒体视角记录保定。
以创新求突破 聚力打造综合医改“保定样板”
近日,家住易县紫荆关镇的麻先生因胸口不适到易县紫荆关中心卫生院进行检查。检查中,医务人员将心电图数据上传至远程心电中心,3分钟后,易县医院远程心电中心给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卫生院工作人员接到反馈后,迅速启动胸痛中心急救绿色通道,并在县医院医生指导下给予双抗药物口服、皮下注射肝素。麻先生到院后,值班医师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如今,麻先生的身体已恢复如初。
自2022年以来,像麻先生这样“留得下来、看得好病、花钱不多”的事儿越来越多,这得益于易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
截至目前,保定市已在18个县域全部成立医疗卫生集团,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并与河北医科大学合作,对全市7783名乡村医生开展全员培训。经过一年实践,医共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较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按病种付费(DIP)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公立医院总住院参保人员的比例为86.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更多患者留在了基层就医。
近年来,保定市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推动医改走深走实,统筹开展京津冀区域医疗合作,打造国际医疗基地。目前基地内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保定市第二医院合作共建的保定市第二医院口腔院区正式开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专科医联体同步启动;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迎来广安门医院第二批共6名专家接力长期驻保;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北京同仁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安定医院河北医院建设项目同步推进……国际医疗基地的有序推进,是保定市着眼于创造品质新生活、打造“健康中国”保定样板的关键一步。
城市更新踔厉奋发 老旧城区焕发新颜
走进安置区,一栋栋现代化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便利店、社区广场、幼儿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绿化景观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安置区的房间均实现了简单装修、水电暖齐全,居民购买家具后即可入住。
河北保定城改二期安置房交付仪式在高新区西贤台村筑台园小区举行,交房仪式现场一片欢腾,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24岁的村民王廷和新婚妻子张佳欣早早就来办理新房交付手续。“这里环境太好了,不仅有高端的邻里中心,楼下还有幼儿园,生活很方便。”王廷笑着说。
保定市以“建设品质生活之城”为目标,全市住建领域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着力提升全市1000万人民群众的居住品质。2022年,保定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首期17个村、12个安置区、21942套安置房顺利竣工交付,惠及居民6408户共计24804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39760套、建成19412套。老旧小区改造287个,加装电梯135部,惠及居民4.32万户,九个小区获评全省优秀设计方案,“一师九员”机制作为可复制经验在全国推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3项工作成绩突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国家激励城市评选,在全国28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四,老百姓的幸福安居梦正一步一步变成美丽现实。
一汪清水护城绕 碧空如洗燕归来
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白鹭漫步在波光粼粼的孝义河畔,正在河中寻找自己的猎物,只要发现鱼儿浮近水面,白鹭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夏日盛景。
孝义河源于定州市中古屯及大辛店一带,流经安国、博野、蠡县、高阳四县市全长77公里,从高阳县邢家南镇南于八村入境,于拥城村思乡桥进入雄安新区,最终汇入白洋淀。孝义河作为白洋淀重要入淀河流之一,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河流生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