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蟹宝中国海油:发扬钉钉子精神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低油价的压力和挑战,中国海油党组在全系统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在严格守住“零感染”目标的前提下,坚定不移推动油气增储上产。
战疫情:一仗接着一仗打
中国海油党组始终把提高政治站位作为第一要求,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指示、国务院作出相关部署要求,都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坚持统筹指导、压实责任。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后,中国海油党组火速响应、迅速动员,1月26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月27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迅速形成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局面。
党组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从春节开始一直坚持值班值守,深入一线指导检查,推动各单位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迅速建立起坚强有力、运转有效的领导指挥、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三个体系”。
着力加强人员管理,统筹推进人员摸排统计、重点领域防控措施、防控人员范围、疫情防控实时报告、防控动员宣传教育“五个全覆盖”,构筑了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针对海上一线远离陆地、空间封闭、人员集中的特殊作业环境,迅速调整出海作业人员倒班时间,切实加强出海作业人员症状筛查和体温检测,对7.7万余名出海人员和承包商人员开展集中医学观察,确保了海上平台、船舶“零疫情”。
把境外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三级境外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按照“五个清晰”要求抓好责任措施落实,守住了境外中方员工“零感染”底线。
始终把广大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初期发出了《致全体员工及家属、离退休老同志和相关人员的一封信》。及时为工作和滞留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员工送去口罩等防疫物资,积极做好与员工家属沟通,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及时建立新冠疫情海外服务中心线上平台,积极做好境外“超期服役”人员轮换、家庭“暖心服务”等工作。重视做好疫情期间员工心理健康工作,开通免费心理咨询热线,邀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帮助员工解答疑惑、疏解压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6月11日,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打破了当地连续50多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平静,警报骤然拉响——
“要高度重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北京市政府要求,强化‘四方责任’,落细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面对北京疫情防控新形势,中国海油党组及时部署,第一时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非常时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最高标准严密布防,助力北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国内个别地方出现聚集性疫情后,中国海油党组紧急动员、迅速行动,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尽一切努力把防控关口往前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深入一线检查指导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报
担使命:一事接着一事办
中国海油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全力保障油气电等基础产品正常供应,加大防疫物资支援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油气上产的“主力军”、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队”和国民经济稳增长的“稳定器”三大作用。
面对疫情初期各类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全力保障各类防疫物资稳定供应。所属海油发展天津院正达科技有限公司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在战疫关键时期累计生产920吨84消毒液,对外捐赠近700吨;海油发展安全技术服务公司在重庆紧急建设8条口罩生产线,累计生产口罩超过1600万只。抗疫关键时期,中国海油累计向湖北等10个省市重点防控地区和10多家医疗单位机构捐赠口罩130余万只,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设备4万多套,为各地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持。国内120余个在产海上油气田和主要炼油厂、LNG接收站、化肥厂等保持正常生产,全力保障各类防疫物资及生产生活物资供应。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脱贫攻坚的任务本来就十分艰巨,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了新的挑战。“不论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中国海油在脱贫攻坚上的投入不能降,力度不能减,标准要更高,措施要更细,效果要更实。”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多次强调,要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攻坚态势,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对帮扶县市的影响,支持配合好当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作,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确保各项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