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0-10-22 16:44 的文章

天地之象分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一级操作技能专家杨洪:握杆听诊预辨故障

 
 
 
 

  【绝活看点】

  杨洪用自制“探杆”等简单的小工具作为辨别机器故障的“听诊器”,捕捉机器内部声音的微妙变化,提早“预判”钢厂生产线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更换零件,避免重大损失。如今,他已带领工人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2015年10月,“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立;2019年该工作室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位于河北邯郸市的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内,高温炙人,机器轰鸣。身穿灰色工作服、头戴橘红色安全帽的杨洪(见上图),带着几个徒弟,穿梭在巨大的机器之间……

  只见杨洪在机器上下寻找着点位,突然间,他用手中一根约一米长的“探杆”,将耳朵和机器“连接”在了一起……

  这条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生产线承担了厂内重要的生产工作,一旦故障停产,日损失额可达上百万元,还会影响订单交付和业内信誉。

  杨洪手中的“探杆”是他辨别机器故障的“听诊器”,结构十分简单,只将螺丝刀的手柄与小拇指粗的12号钢管固定在一起。通过对机器运行时声音微妙变化的捕捉和感知,杨洪便可在机器出现故障导致停产前,早早“预判”出“病灶”,及时更换零件,避免重大损失。

  20多年中,杨洪依靠一双耳朵和一些简单的自制小工具,在巡检过程中及时发现重大设备隐患16起,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也因如此,这条生产线20多年来运转始终良好。

  2010年,一位外国厂家的工程师到访。看到杨洪刚刚从维修的生产线上换下一个减速机轴承,他诧异地问:“你怎么知道是这个轴承出了问题?”原来,这位工程师之前处理过同样的问题,当地设备就是由于这个轴承而导致减速机报废。他觉得,这个轴承位置极隐蔽,如果不拆开设备看,问题很难被发现。

  “靠这儿!”杨洪幽默地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工程师听后,不禁竖起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夸着“了不起!了不起!”

  “设备健康运转的轰鸣声像是一曲美妙的歌。”杨洪说,“设备如人,人咳嗽、声音嘶哑等都是疾病的信号,设备也一样,不同的咔咔声、哗啦声等,都是‘病症’。把这些规律掌握了,就能提早辨患。”

  为提高“听功”,杨洪每天“泡”在设备间,围着设备生产线走上万步,去熟悉轴承、齿轮、联轴器等设备每个部位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感知它们正常运转的声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各种声音的灵敏度。

  再忙再累,杨洪一直坚持每天写工作总结,50多本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七八十厘米高。设备声音的清脆、混浊、沉闷等千奇百怪的样态分别代表什么,渐渐在杨洪头脑中形成一个随时可供检索的“数据库”。

  厂办公室主任孟凡辑告诉记者,杨洪听出了大学问,并结合“望、闻、摸、问”等方式,总结了变换位置听取法、隔离分别听取法、分段听取法等方法。

  杨洪不仅自己钻研,还带领工友成立创新工作室,先后发明了“减速箱内部检测套装工具”“专用螺纹修复器”“自复位防撞栏杆”和“热轧除鳞机挡水装置”等数十件创新成果。他还将自己的经验教给徒弟们。“我想一直跟着杨师傅学。他对技术的那种钻研,对工作的那种热爱,让我感动!”徒弟齐静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2日 06 版)

  延伸阅读


(责编:赵安妮(实习生)、李栋)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云客户端下载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