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刀鱼产地为脱贫攻坚贡献审计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审计工作综述(中)
原标题:小康路上的审计坚守之二: 为脱贫攻坚贡献审计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审计工作综述(中)
精确发力,统筹推进审计全覆盖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新时代审计人肩负的使命光荣,承担的责任重大。全国审计机关通过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统筹推进扶贫审计全覆盖,交出了一份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答卷。
——全国上下“一盘棋”,拧成扶贫审计“一股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举全国之力。为此,审计署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发挥各级审计机关的整体合力,稳步推进扶贫审计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扶贫审计全覆盖,审计署动员全国审计力量,在开展扶贫专项审计的同时,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中,持续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扶贫资金安全绩效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中,均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内容。
2018年,为更好发挥审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监督保障作用,进一步凝聚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工作合力,集中高效领导全国扶贫审计工作,审计署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了审计署扶贫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胡泽君担任。
为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到刀刃上,实现更高质量的扶贫审计全覆盖,审计署通过加强中央部门审计的统筹协调、实现不同审计项目之间的统筹协调、做好审计内容和资金范围上的统筹协调、做好不同审计机关的统筹协调、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项目审计的统筹协调,实现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审计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审计成果得到综合利用,促进了打通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中梗阻”难题。
工作实践中,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联合四川省审计厅在全国率先在审计资料管理、数据共享、质量控制、成果运用以及工作保障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在减少交叉重复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质效、减轻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负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两年,成都办与四川省审计厅没有发生同一年度对同一区县开展扶贫审计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同一时间审计或延伸审计同一单位的情况。通过建立数据共建共享、报告抄送机制,有力实现了“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审计成果进一步丰富,层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云贵两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人口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发生率高。2019年以来,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扎实做好云贵两省扶贫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审计成果、审计组织等方面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通过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制订规划计划,坚持与其他各专业审计项目优势互补、各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等,实现扶贫审计质量和效果双提升。
按照北京市审计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签署的《京蒙扶贫协作审计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强统筹协作,在2019年度扶贫审计中做到延伸审计地区及项目不重复不冲突、审计时间协同、资料成果共享,既避免了重复审计,又消除了监督盲区。现场审计期间,各审计小组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以及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审计局对接京蒙扶贫资金项目审计情况,在审计范围、方法和问题线索等方面交流互鉴,及时通报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有力提升了审计全覆盖的质效。
截至2019年年底,审计署统一组织各级审计机关7600多人次,已完成对全国832个贫困县的扶贫审计全覆盖。
(海南省审计厅农业农村审计处审计人员在扶贫审计现场查看项目开展情况)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彰显审计务实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