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0-09-23 09:03 的文章

陈传柏走近和了解LPR(财经眼)

  最近,一个金融领域中的专业概念——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成了社会公众的热门话题。

  8月25日起,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其它银行也发布了类似的转换通知。这意味着,今后个人住房贷款利息将主要由LPR高低决定。

  LPR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对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LPR。

  LPR是怎么来的?

  打个比方,18家报价行如同18位“评委”,每人给出一个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出最后得分即LPR

  8月20日一大早,交通银行财管部定价管理人员曹克匆匆赶到位于上海陆家嘴交银大厦10层的办公室。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将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新一期LPR。

  自从去年8月央行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每个月LPR公布的那天,都是曹克最关注的日子。

  9时30分,新的LPR出炉了,1年期为3.85%,5年期以上为4.65%,均较上月持平,曹克松了一口气。“跟我们预想的一样,继续保持不变。”曹克告诉记者,一旦LPR发生变动,他必须马上向总行营运部提出参数维护申请,新的参数生效后,全行的业务人员将依据最新LPR来办理业务。“这关系着全行的信贷投放安排、存贷款定价策略,更关系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可马虎不得。”曹克说。

  那么,LPR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决定它的数值?

  LPR是英文Loan Prime Rate的缩写,中文名字叫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个利率是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确定这个市场公认的参考利率,有特定的形成机制。

  “LPR最早创设于2013年10月,很长时间内LPR并不为大家所知晓。”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LPR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与“利率双轨”有很大关系。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现象。

  “‘利率双轨’的问题在于,贷款基准利率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而银行确定贷款利率时,倾向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从而导致企业实际感受与市场利率存在差距,市场利率的下行不能有效传导到市场主体身上。”曾刚说。

  化解“利率双轨”带来的种种问题,迫切要求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

  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

  “打个比方,就如同给一位参赛选手打分,报价行就是评委,每人给出一个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出选手的最后得分。”曾刚说。

  新的LPR具有显著优势,比如报价行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的“评委”,都是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改革后,央行提出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其中,5年期以上LPR主要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LPR如何影响房贷?

  转换后,若LPR下行,则房贷利息减少,若LPR上行,则房贷利息增加

  新的LPR形成机制运行后,普通人感受最多的,莫过于住房贷款的变化了。

  根据央行公告,以2019年10月8日为时间节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而对于此前已经发放的住房贷款,根据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结果,从今年3月1日至8月31日,陆续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加减点。

  这意味着什么?此前,个人住房贷款多数挂钩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会根据住房信贷政策要求,并考虑贷款人风险状况,给予一个折扣或上浮。比如,基准利率为4.9%,打九折后,实际执行的利率为4.41%,上浮10%后,实际执行利率为5.39%。而转换后,LPR代替了“贷款基准利率”,加减点代替了“折扣或上浮”,打九折的客户依然是执行4.41%,只是计算方式变为LPR减去一定的基点。也就是说,转换成LPR为定价基准之后,客户原有的房贷“折扣或上浮”的幅度并不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