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0-05-04 09:06 的文章

qq餐厅大胃王稳面积,八方携手齐发力(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15))

 

  今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妙山村的农民在田间插秧。
  陈文武摄(人民图片)

 

  山岚朦胧,雨丝飘飘。

  悄悄抽穗的麦苗挂着雨珠,葱绿滴翠;田畔金黄色的油菜花,逶迤开去,犹如绿毯镶上了金边。安徽郎溪涛城镇凤河村地头,新型职业农民关明和正在利用北斗导航操作无人机监测小麦肥力。“清明忙麦地,谷雨忙大田。麦苗抽穗光景,精准施肥很重要!”

  尽管中国农业早已告别了靠天吃饭,但是,春播之际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中国的粮食够吃吗?”“咱们的饭碗能否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走,乡野春和景明,且随记者做一番深度调研。

  

  粮食生产,面积为“王”——

  稳面积就是稳民生

  党中央高瞻远瞩,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粮农动起来了,干部动起来了,新型经营主体动起来了。截至发稿,全国早稻插秧已基本结束。

  “针线需要密密缝,边边拐拐的地都要用上。”湖南省益阳市郝山区欧江岔镇牌口村种粮大户刘进良每一寸土地都不愿浪费。连取水口两边的田埂都插满了秧。他说,刚学了“立体生产”,正琢磨着稻田里养啥鱼效益更好。

  “俺最上心的是种植面积。有了面积,产量才有保证。”说到种粮,河南荥阳新田地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顿时来了精神。“瞧,俺们一个合作社,就干了10万亩,得劲!”

  这位种田“老把式”兴奋地说,合作社有成员203户,辐射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1.2万户农民。去年冬种的时候,统一种植了“新麦26”强筋小麦4万亩。李杰觉得不过瘾,又在兰考、巩义、鄢陵、太康、武陟、新郑等6个县市推广了6万亩。

  面积为“王”,在干部的心头,是大局。因为,稳了面积,就是稳了民生。

  “中央三令五申,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就是要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高度,稳住粮食面积。”安徽省省长李国英4月11日一大早,就风尘仆仆赶到凤台、颍上两县指导春播。目前,安徽春播粮食146万亩,同比多13万亩。

  江西也不甘落后,目前已栽种早稻1140万亩,预计达1830万亩,比上年增加188万亩。湖南小春粮食种植面积1662万亩,比上年增加6.4万亩……

  据悉,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比去年有所增长。截至4月23日,全国早稻大田栽插完成93.7%;中稻育秧1.41亿亩,完成79.7%。

  小康不小康,种粮第一桩——

  稳政策就是稳生产

  国家最近公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其中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价格,每百斤提高1元。“有了这个政策,咱妥妥地吃上了定心丸。”辽宁省清原县草市镇大窝棚村村民霍秘财这样说。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中央财政下达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训补贴。同时明确,加大双季稻生产支持,利用现有渠道统筹整合稻谷补贴等。

  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予以响应:

  “把种粮补贴补在项目上,是粮食补贴政策的一个延伸。”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说。四川今年着力粮经复合和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优质稻1000万亩和酿酒专用粮基地。在川南、川东适宜区蓄留再生稻400万亩以上,确保增产2亿斤。

  江西累计安排早稻扶持资金15.6亿元。全面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耕地地力补贴、早稻轮作等政策。引导各地追加奖补政策,集中支持早稻生产。

  湖南启动农机“131”工程,通过财政贴息1亿元,撬动信贷投入30亿元,实现购机补贴过10亿元……

  补贴,补在了粮农的心坎上,补在粮食生产的刚性需求上。

  “种粮好处多,国家得收储,粮农得收益,农村得发展。大哥二哥麻子哥,谁都落着好,这不种粮,干啥呐?”陕西省紫阳县毛坝镇瓦滩村粮农邓成松一口浓浓的陕西腔听起来就让人舒坦。

  “粮食生产每个环节上都应该保护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只有产得出、卖得好,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粮食面积也才能真正稳得住!”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表示。

  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

  稳投入就是稳信心

  今年春播进度、粮食面积,都胜于往年,与国家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有很大关系。截至发稿,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2577亿元,占全年预算规模的70%以上。加大春耕春播和粮食生产支持,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地方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治和草地贪夜蛾防控。

  前浪奔涌,后浪奔逐。中央财政举旗,地方财政跟进,形成了财政投向的强粮总基调。

  “粮食生产资金投向,要精准对接农民需求,让种粮农民真正有获得感!”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态度坚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