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8-11-19 13:13 的文章

勇者斗恶龙怪兽篇joker土地里长出“搬不走的银行”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兴产业,大同云州区由单干变抱团,实现规模发展;选好致富带头人,建强农村人才队伍

       

  建机制:单干变抱团,村社一体兴产业

  西关村村支书李建最近有点着急。

  村子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聚乐乡,过去是穷村。这几年,赶上脱贫好政策,村里变化翻天覆地。前不久,西关村举办了农民丰收节,表彰了脱贫标兵、好媳妇等一批先进。在产业上,扶贫工作队引进企业,靠扶贫贷款建起养猪场,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3000元。

  这些都是好事,着急啥?

  “靠村里人自己发展,才是大本事。”李建说。咋办?他觉得:“想发展,就得抱团,村里人干上自己的产业。”

  云州区领导认识到,脱贫不是最终目的,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调研发现,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多,手里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由单干变抱团,才能在农村建起“搬不走的银行”。

  瓜园乡瓜园村村支书李成,带着村民建起黄花基地,产业怎么做大?合伙力量大,去年瓜园村联合其他4个贫困村,种下1300多亩黄花,建起了冷库、烘干房、库房,一个产业覆盖贫困户355户966人。

  黄花种植本来三年后才有收益,他们精心管护,第二年就见了利润。李成说,基地采取划片管理,贫困户、非贫困户按能力承包,采摘完合作社统一收购,烘干加工。一个多月采摘期,合作社支付采花资金49万元。劳务收入留在了本村,村民手里有了钱。村里开小卖部的李元梅说:“村口卖猪肉的,以前两天来一次,现在一天来两次。”

  一年下来,合作社细算收成:4万斤干黄花,卖给龙头企业,收入80万元,库存5000斤头茬黄花,能卖20万元,毛收入共计100万元。按照章程,60%收益给贫困户,剩下的归村集体。“明年黄花产量翻番,瓜园村最少收入50万元。”李成信心满满。

  找对路子,云州区短短几年发展村社一体合作社34家,因地制宜,打造出黄花、蛋鸡养殖、景观农业等有生命力的特色产业。

  周士庄镇散岔村成立了金萱种植合作社,吸收21户贫困户参与。45岁的杜芙蓉去年来合作社打工,一年多时间挣了近两万块钱。她说:“要不是村里的合作社,还真难找到挣钱的地方。”

  面向市场,合作社不断横向联合,周士庄镇探索成立乡级合作联社。五十里铺村贫困户王忠文,不仅脱了贫,还当了合作联社理事,监督财务开支。在倍加造镇,9个村出资207万元组建联赢强村经济公司,分工协作,抱团发展,每个村一年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

  引人才:致富有了带头人,产业注入新活力

  见到34岁的村支书马建飞时,他正在杜庄乡南六庄村玉米地忙活。

  去年换届,杜庄乡1/3的村换了支部书记,马建飞就是新任村支书里的一员。上任一年,他组织村里种了50亩香菜、60亩青椒尖椒,赶上好行情,一年进账80万元。

  “年底分红,计划拿出10%给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户均1万多元,再加上打工挣的钱,一年下来户均收入有2万多元。”马建飞说。

  农民就讲个“比、看、算”,有了致富带头人,纷纷跟着一起干。“加入合作社,我们欢迎!明年计划种三五百亩有机蔬菜,再套种黄花,多挣一份收入。” 马建飞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去年12月,云州区进行村两委换届,把没志气、没带动力的人换下来,全区175个行政村,新任党支部书记43人,新任两委班子成员415名,占比41%。

  “这次换届不一样,以前只抓村支书一个人,现在整个班子都考虑到了,效果大不一样。”周士庄镇党委书记朱华说,换届之前,县、乡、村“招才”回乡,主动报名、村推荐、乡把关,再回村讨论。马建飞就是“招才”回乡后担任的村支书。

  据了解,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山西省组织村支两委集中换届,选拔能促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全省新当选村支书8810名、村主任12165名,占总数的33.5%、44.6%。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县里大摸底,乡镇“下深水”、广动员,共吸引回乡创业人才8562人。

  人才多了,产业活了。在云州区吉家庄村,村支书刘猛动员12名年轻人回村,投入680万元,流转土地种植黄花2850亩,组建合作社,吸纳504名贫困人口,打造“吉家农庄富硒杂粮”品牌,带动全乡种植5000亩。

  “干得好、干得孬,地不骗人。”云州区委领导带头走遍全区175个行政村,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区与乡、乡与村分别签订责任状,强化督导帮扶。

  云州区委书记王凤瑞说:“农村民生问题,收入排第一位。解决收入,必须有产业;产业发展,非特色不立;做足特色,靠的就是人才。”

  为建强农村人才队伍,云州区不断提升新农民夜校战斗力,由点到线,联网成片,县里讲课、乡村收听,乡里培训、村村共享。

  产业兴旺了,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